第五讲:《巴勒斯坦之战》20年续:再议1948
  • 2020年12月1日晚,英国牛津大学中东历史教授、中东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学院院士Eugene Rogan为菲律宾ABG欧博网博士生及校内外学者带来了主题为“《巴勒斯坦之战》20年续:再议1948(The War for Palestine Twenty Years On: The Debate About 1948 Continues)”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是国际与地区研究院“两乡”讲坛的第五讲,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中东研究教授Yoav Alon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助理教授廉超群作为对话人,在讲座后半段与Eugene Rogan教授进行了互动讨论。地区院助理研究员、牛津大学中东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王霆懿主持了讲座,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近百人参会。

    Eugene Rogan教授将其与Avi Shlaim教授共同编纂的《巴勒斯坦之战:重写1948》(The War for Palestine: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1948)一书作为讲座背景,对中东地区的历史性难题——巴以争端,进行了全面的回溯性介绍,他还对该研究领域的“新史观”学派进行了详述及评价。《巴勒斯坦之战:重写1948》汇集了Edward Said,Benny Morris, Charles Tripp, Avi Shlaim, Eugene Rogan, Rashid Khalidi等诸多享誉国际的中东史学名家的论述。
    讲座第一部分介绍了1948年巴以战争的历史背景,这也是该历史争端的缘由与起因。1917年,大英帝国征服了当时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南部地区,并于同年年底控制了耶路撒冷。1917年11月通过的《贝尔福宣言》是英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政治方案,该宣言建立在英国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奥斯曼帝国、继而完全控制巴勒斯坦的假设之上。《贝尔福宣言》并未直接提及巴勒斯坦人民或犹太复国主义,相反,该宣言,乃至英国政府都将巴勒斯坦问题视为一个“宗教问题”而非“民族问题”。它提到了建立犹太国家并保护在该国的非犹太人民的权益,但是对“民族主义运动”未提只字片语。《贝尔福宣言》的政治目的实际上是英国在一战后企图通过建立犹太国家而平衡巴勒斯坦殖民地的势力,继而更好地控制巴勒斯坦地区。然而,1936年爆发的阿拉伯人民起义乱使得英国开始正式并重视巴勒斯坦兴起的“敌对且矛盾的民族主义运动”。为了解决该矛盾,英国成立了“皮尔委员会(Peel Commission)”,该委员会计划实现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分治。该方案虽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犹太人民的建国需求,却对巴勒斯坦建国的具体构想不置一词。因此,“皮尔分治方案”在本质上还是服务于英国的国家利益,实现其对巴勒斯坦的有效掌控。由于对该方案的不满,巴勒斯坦人民在1937-1939年间进行了多次反抗运动,迫使英国暂停未来五年内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的计划。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由于疲于应对战争和地区争端,决定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新成立的联合国解决,并在1948年5月14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由联合国成立的巴勒斯坦问题委员会决定实行1937年的英国分治政策,该政策还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多数选票通过。这一决定引发了1948年第一次巴以(阿以)战争。Eugene Rogan教授将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优势及国际社会的调停告终;第二阶段犹太方由守转攻;第三阶段为犹太军队的全面胜利。

    Eugene Rogan教授认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的政治意义远高于历史意义。阿以双方均在战后提出了各自的回述,从而使其政治立场更具合法意义。对于阿拉伯人而言,巴勒斯坦战争是“Nakba”(阿拉伯语,意为“大灾难”),迫使近百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这一事件被阿拉伯国家认为是集体耻辱。而对于以色列而言,1948年战争使其犹太主义思潮合法化程度显著提高,这场战争的实际意义已超越以色列占领的领土及主权意义。这也导致了一系列以色列政治神话的产生。其中,以色列学者Simha Flapan的著作《以色列的诞生神话与现实》,被视为该思潮的代表作。Eugene Rogan教授认为Simha Flapan更像是一位政治运动家,而非一位学者。

    Eugene Rogan教授继而介绍了一种兴起于以色列的新历史研究运动——“新史观”,其代表人物为Avi Shlaim、Benny Morris和Ilan Pappe。这种研究方法的兴起得益于以色列政府的文件解密政策。以色列政府奉行一种类似英国政府的30年官方文件解密政策,为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一手文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与方法。“新史观”学者们挑战了以色列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并以新解密的政府文件推翻了曾经的政治论调。例如,Benny Morris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一书中,以一手资料为依托,证实了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中不可推卸的责任。“新史观”研究方法不仅在学术界一时名声大噪,也成为新闻界的焦点。虽然“新史观”学者因其犀利的论调在以色列官方学术界备受排挤,但其著作曾被当作以色列中学的历史教材,为新一代以色列青年的史观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思考方向。

    Eugene Rogan教授认为,“新史观”研究思潮为我们展示的是,虽然“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历史学家应十分自信地以自己的立场书写历史,并有信心让全社会来批判其成果,而不应将历史当作政治宣传工具。与以色列较为开放、包容的史学研究界相比,阿拉伯世界的严格政治审查限制了阿拉伯史学界的发展。Eugene Rogan教授以其亲身经历说明了历史在阿拉伯世界仍是较为敏感的话题。他认为,阿拉伯人对历史存有过多的敬畏之心。Eugene Rogan教授表示,虽然《巴勒斯坦之战》一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突破性意义,但由于以色列“新史观”研究运动的短暂性与脆弱性,该书的现实重要性比以往更为强烈。他认为,《巴勒斯坦之战》使人铭记历史并提醒人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在对话互动环节,Yoav Alon教授从个人经历、对“新史观”研究的看法以及“新史观”的现实影响三方面出发,对以色列“新史观”研究进行了评价。Yoav Alon教授认为“新史观”思潮在当今以色列史学界仍享有重要地位,也是未来阿以实现和平后化解双方仇恨的良药,因为它使得人们对历史真相愈发了解并感同身受。随后,廉超群助理教授提出观点,认为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是巴以问题的开端,为未来持续的争端走势奠定了基础。同时,他认为这场战争将巴勒斯坦变为多边主义与多变性的竞技场。在1948年之前,在巴勒斯坦生活的不同背景与种族的人们以和谐共存为基本目标,而在那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争端各方均以争做胜者的心理为主导。

    最后,Eugene Rogan教授、Yoav Alon教授与廉超群助理教授与现场和线上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讲座圆满结束。

    Eugene Rogan教授是英国牛津大学中东历史教授、中东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为The Arabs: A History(Penguin, 2009, 3rd edition 2018)(《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廉超群、李海鹏译);The Fall of the Ottomans: The Great War in the Middle East, 1914-1920 (Penguin, 2016)(《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王阳阳译);The War for Palestine: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194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second edition 2007, with Avi Shlaim)等。

    供稿人:张远
    校对人:王霆懿


欢迎关注菲律宾ABG欧博网

010-62787747,010-62780635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中央主楼205,100084

iias-research@mail.tsinghua.edu.cn

版权所有 © 菲律宾ABG欧博网 - 菲律宾欧博官方网站